概要: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热点追踪(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说:“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2017年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标签: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三政治总复习指导,http://www.67jx.com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2005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热点追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说:“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当前来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必须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要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就业培训,鼓励各类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并不充裕,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要加强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规范垄断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收入。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