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普通教育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 正文

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普通教育   阅读:8834

概要: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大学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大学热衷于讨论的话题,相信这个常说常新的命题将不断地讨论下去,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至少有4个方面需要搞清: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与时代的关系、现代大学理念、现代大学核心理念。一、关于现代大学概念。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如何界定?有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的研究则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以1809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为发端,现代大学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现代大学以北京大学的建立为标志也有100年的历史。我认为,一千年也好,几百年也好,皆因时间久远,和现代社会联系不是太紧密,似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证。大学由于其在传承人类文明,担当社会责任方面以其独特的作用与影响,必须立于时代潮头,折射时代光芒,反映时代精神,与其了无新意地复述历史,不如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国情来讨论现代大学的定位可能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感。什么是现代大学呢?如果从上千年历史的时间序列上来观照,似乎不是指当代大学,但我们又

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67jx.com

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

大学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大学热衷于讨论的话题,相信这个常说常新的命题将不断地讨论下去,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至少有4个方面需要搞清: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与时代的关系、现代大学理念、现代大学核心理念。

一、关于现代大学概念。什么是现代大学,现代大学如何界定?有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的研究则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以1809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为发端,现代大学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现代大学以北京大学的建立为标志也有100年的历史。我认为,一千年也好,几百年也好,皆因时间久远,和现代社会联系不是太紧密,似没有必要过多地考证。大学由于其在传承人类文明,担当社会责任方面以其独特的作用与影响,必须立于时代潮头,折射时代光芒,反映时代精神,与其了无新意地复述历史,不如立足于当代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国情来讨论现代大学的定位可能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感。什么是现代大学呢?如果从上千年历史的时间序列上来观照,似乎不是指当代大学,但我们又经常讲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现代人、现代大学生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又可以把当今社会上的大学称之为现代大学。因此,现代大学与当代大学可以作同义理解,只是论者的着重点不同罢了。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体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的大学如何适应时代需要生存与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确切地说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大学的特色和定位,不是研究当代国内外大学的一般性而是它的特殊性。何谓现代大学?笔者在此妄下断语,现代大学泛指社会中现实存在的传授和创造高层次知识的教育组织,大学只不过是这种传授和创造高层次知识教育组织的称谓而已。这其中,包括了大学与时代的联系,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人认为,现代大学单指一流大学或研究型大学,此论可存疑,从广义上讲,现代大学就是那些可以被称为大学的一切现代教育机构,而不是专指所谓的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才是现代大学,一流大学必然是现代大学,而现代大学则不必是一流大学。理念是定位的依据,定位是理念的体现。一流大学是举国家之力用优质教育资源培植和扶持的,目标是中国也要有世界一流大学,从而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国内其他大学和地方院校没有可比性。一流大学的理念应当更高,标准应当更严,发展应当更快,鼓励他们眼光向外,参与国际竞争,为当代中国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担当大任,这是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而非一流大学和地方院校则主要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各安其道,各守其位,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现在,很多演讲和文章都津津乐道一句耳熟能祥的名言“大学乃大师之谓,非大楼之谓”,以此来激励自己恨铁不成钢,此心可嘉,此志可励。但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殊为不易,如认识处理不好大师与大楼的关系而导致大学好高骛远,缺乏理性,放弃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竞相赶超追求单一的发展目标,可能会适得其反。要看到不是所有大学都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除少数顶尖名校之外,全世界3万多所大学绝大多数也都没有什么大师,有的可能长期都出不了大师。中国的大学有多少可以进行国际比较,参与国际主流对话的大师?有大师固然好,没有大师也无妨,我们既要防止在追求理想境界时产生的浮躁心态,也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悲观思想。即然有一流,也就有二、三流,甚至还有未入流,这些大学还得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教书育人以培养有用之才为己任。同时,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可能还应当关注这样一种结果,即非英语国家的一流大学吸纳全国的学术资源,举国家之力花费大量金钱培养精英人才,有时可能事与愿为的客观上为发达国家举办“留学预备班”,培育出一批批的精英人才出国留学之后,很可能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据统计,从1978年至20**年,在70万出国留学人员中回国的只有17万人,这些人大半滞留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日积月累,使输出人才的母国处于长期失血的困境之中而不自知,面对精英人才“毕业即出国”的无奈之势,恐怕连优先为母国服务的机会都轮不上,这样一来,我们的大学出现大师的机率就更小了。在兴高采烈创建一流大学的一片欢呼声中,留一半清醒,保持一点理智,但愿不是杞人忧天。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资料教育教学 - 普通教育

更多《对现代大学核心理念的认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