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给孩子在家的感觉-假期家庭教育四误区» 正文

给孩子在家的感觉-假期家庭教育四误区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家庭教育   阅读:8536

概要:家长高期望值造成孩子厌学,过分保护造成孩子无能,溺爱令孩子冷漠。寒假期间两代矛盾进一步凸显。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不少学生已经精神抖擞地做好了开学的准备,但是对于已经上初三的洋洋来说,这个寒假可是一点都没歇着,放假前,他妈妈就托人到区里的重点中学找了正在教初三的外语、物理、数学老师,给他“开小灶”。 家教从放假第一天准时开始,3门课每周各上两次,洋洋的寒假缩水为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3天。一位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担任小学校长,现在早已离休在家的老教育工作者痛心地说:“现在某些家长,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摧残孩子,当孩子在自己家里找不到家的感觉时,我们的教育就彻底失败了。”不少教育专家也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是很多家长却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家庭教育的误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误区一:只抓学习父母们每天都说一句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陆在班里学习中等,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她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教育小陆,老师请来了她的父母,

给孩子在家的感觉-假期家庭教育四误区,标签: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论文,http://www.67jx.com

家长高期望值造成孩子厌学,过分保护造成孩子无能,溺爱令孩子冷漠。寒假期间两代矛盾进一步凸显。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不少学生已经精神抖擞地做好了开学的准备,但是对于已经上初三的洋洋来说,这个寒假可是一点都没歇着,放假前,他妈妈就托人到区里的重点中学找了正在教初三的外语、物理、数学老师,给他“开小灶”。

家教从放假第一天准时开始,3门课每周各上两次,洋洋的寒假缩水为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3天。

一位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担任小学校长,现在早已离休在家的老教育工作者痛心地说:“现在某些家长,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摧残孩子,当孩子在自己家里找不到家的感觉时,我们的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不少教育专家也指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但是很多家长却把家当成了教室的延伸,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学习机器,“家庭教育的误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误区一:只抓学习

父母们每天都说一句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

一位小学老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陆在班里学习中等,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她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为了更好地教育小陆,老师请来了她的父母,当这对父母听说小陆偷东西时,没有太多的反应;而当老师提到,小陆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有所下降时,父母一下子急了,说:“小偷小摸的毛病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但是学习不好可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

“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幽默地说:“虽然全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全国的父母每天却说着非常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首要任务。据报道,20**年北京市人均教育支出达到了上千元,比1997年增长了1.9倍,平均每年递增19.6%。

但是父母的教育似乎只局限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追求上。孙云晓介绍,很多父母甚至为了保证孩子成绩好而放弃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一项刚刚完成的全国城市青少年儿童生活习惯调查显示,35.5%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做运动”,还有11.3%的父母认为“为了学习,孩子少睡点没关系”。

“父母的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无望”,“知心姐姐”卢勤碰到了不少这样的家庭悲剧。

一天,一位母亲给卢勤打电话:“我女儿只差几分未被北大录取,吃了安眠药,现正在医院抢救……”这名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心想上北大。结果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女儿因几分之差被北京另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虽然这也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但这女孩从此便一言不发,借机跑到公园自杀。

她的父母哭着对卢勤说:“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

“这两个‘全部’就是问题所在”,卢勤说,“父母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事业、生活、社会责任等”,正是由于他们把女儿当作生活的全部,女儿的“全部”才变成了北大,“这太绝对了,人生变成了只有一条道儿,很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

www.67jx.com 误区二:事事包办

家长过度保护会使孩子变得无能

小培老师现在在北京中关村附近一所学校当班主任,她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难了。

一次,小培看到教室地上有一支铅笔,就捡起来问是哪位同学的,结果没有一个同学认领。

“孩子们并不是不想要这支铅笔,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的”,小培老师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是由父母帮助收拾书包,因此,很多孩子根本不清楚自己都有什么“装备”。小培老师说,现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事事包办。

“父母的过度保护已经使孩子越来越无能了。”卢勤介绍,一次,她带领几十个城市的孩子到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搞夏令营,第一天早上发鸡蛋,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熟的鸡蛋,不知怎么下手。一问才知道,每天早上都是妈妈给她把鸡蛋剥好了,因此她只见过“白的、软软的鸡蛋”,不知道“黄的、有硬皮的”也是鸡蛋。

 家长的这种关照不仅使孩子在生活上变得无能,而且也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无能。

郭颖小学毕业后就被送到美国,刚到美国时她发现,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的孩子很有主见而中国的孩子事事都要与老师、同学商量。“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郭颖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个孩子生病了,家长带他上医院前,先要征求他的意见:有两种治病的办法让孩子选择,中医———不打针,但慢;西医———打针,但快。“其实,美国家长的做法不仅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作决定,同时承担所作决定的后果,比如打针的‘疼’和不打针的‘慢’”。在这样的过程中,美国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他们在作决定的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将是什么。但是中国的家长常常事事都为孩子想到了,孩子慢慢地丧失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即使作了判断也很难为结果负责。

[1] [2]  下一页


Tag: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论文教育教学 - 家庭教育

更多《给孩子在家的感觉-假期家庭教育四误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