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利用多媒体演示,影音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形象;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音乐素养; 3、鼓励创造,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创造的快乐,从而加深音乐印象。 六、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认知——感受——实践模式进行教学。 1、语言导入。他是谁?在我看来,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的语言美同样很重要,因此我通过语言提示简要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了解音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用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2、名家介绍。以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成就、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有进一步的了解,用名片——名曲——名家带给学生震撼。 3、音乐赏析。初听主题——了解乐器、感知音乐的情绪;再听音乐,影音结合——分析音乐要素,提问:是怎样的旋律带给人如泣如诉、悲婉动人音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说课稿 雨花石,标签:初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http://www.67jx.com 1、利用多媒体演示,影音结合让学生多角度欣赏音乐,感知音乐形象;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音乐素养;
3、鼓励创造,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创造的快乐,从而加深音乐印象。
六、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认知——感受——实践模式进行教学。
1、语言导入。他是谁?在我看来,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的语言美同样很重要,因此我通过语言提示简要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了解音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用设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2、名家介绍。以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成就、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有进一步的了解,用名片——名曲——名家带给学生震撼。
3、音乐赏析。初听主题——了解乐器、感知音乐的情绪;再听音乐,影音结合——分析音乐要素,提问:是怎样的旋律带给人如泣如诉、悲婉动人音乐印象?说出见解;哼唱旋律——记忆主题(音诗画结合);表演实践,我来当导演——对比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作为导演选择喜爱的音乐,指导演员参与配音表演;综合评价——以乐评人的身份阐述对音乐的认识,评价同学表演的亮点和不足。
4、课后拓展。结合单元“创造活动”为学生提供“乐评指导”。 影视留声机《东京审判音乐欣赏》。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设计欣赏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掌握欣赏的一般步骤,在对比中加深对乐器音色的感知,没有标准答案的对比环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元和音乐语言的独特,让学生在表演中感知音乐对环境、对人物性格、对情境的烘托作用,用音诗画结合、我来当导演等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七、本课教学优势及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对学生能力成长的扶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潜能的舞台。
2、重视课堂中问题的生成和预设,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层层递进。
3、有效地把音乐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为教材制作有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的配套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4、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同时注意借鉴和运用其他艺术形式(例如电影、诗歌),使得音乐不至于孤单呈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与其他艺术互为影响、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