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物理|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教学设计案例2» 正文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2

[11-13 01:10:19]   来源:http://www.67jx.com  初中化学教案   阅读:8190

概要: 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教师给学生适时解答:SO2 气体易溶于水。 教师对第三组的汇报给以高度赞扬。 提出问题:硫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同时又生成了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硫,按说液面是不该上升的,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师能给予解释。 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互间交流意见,终于有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SO2 气体是否溶于水?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气氛更热烈,学生学习情绪异常高昂)。 第三组(镁带做燃料) 汇报: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我们分析了实验结果,镁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固体氧化镁。按说液面应上升1/5而不应超过1/5,我们怀疑可能还消耗了空气的其他气体。经查《教材全解》,得知镁在高温下还能与氮气反应: 3Mg+N2 Mg3N2 所以液面超过1/5。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蜡烛做燃料) 汇报:1、燃烧时呈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2,标签:中学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http://www.67jx.com
    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教师给学生适时解答:SO2 气体易溶于水。
    教师对第三组的汇报给以高度赞扬。
    提出问题:硫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同时又生成了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硫,按说液面是不该上升的,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师能给予解释。
    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互间交流意见,终于有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SO2 气体是否溶于水?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气氛更热烈,学生学习情绪异常高昂)。
    第三组(镁带做燃料)
    汇报: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3、我们分析了实验结果,镁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固体氧化镁。按说液面应上升1/5而不应超过1/5,我们怀疑可能还消耗了空气的其他气体。经查《教材全解》,得知镁在高温下还能与氮气反应:
    3Mg+N2 Mg3N2
    所以液面超过1/5。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蜡烛做燃料)
    汇报: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讨论,分析,解答,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你们认为哪种物质做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更为合理?
    2、板书:空气精确成分
    3、回顾与反思:
    教师结合空气精确成分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
    为同学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思索是否有改进方法。
    3、蜡烛燃烧消耗了空气中O2 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受第二组同学启发,我们得出CO2溶于水的能力显然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红磷做燃料更为合理。
    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精确成分。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对四组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经讨论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组同学用红磷为燃料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是粗略的。
    原 因:
    1、在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在胶塞还未塞紧时气体从瓶中逸出。
    2、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学生再度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分析并想出了多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认识一个简单、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实验论证,回答问题并向他人介绍成果。
    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
    请同学谈收获与体会。
    最后教师在板书位置画出一个大大的蝴蝶并对他们说:在这堂课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才华,体会到了什么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表现的更加出色,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热情,象蝴蝶的蛹一样不畏漆黑的挣扎与考验。
    最终如蝴蝶般展翼飞向属于你们的天空。
    1、改进点燃红磷的方式,以防止热气体逸出: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引燃红磷。
    2、改进测氧气成分的方式。
    3、尝试使用其他药品:受绪言中Cu2(OH)2CO3受热分解实验的启发,建议用蜡烛做燃料,用澄清水代替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CO2气体,后经老师提示决定改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代替石灰水。
    (至此,学生感觉仍旧意犹未尽,表示课下还想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中化学教案中学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优秀教案 - 物理|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案

更多《空气教学设计案例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