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第二册 第27页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摆、拼、剪、观察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风车一只;2、二张长方形纸、二张正方形纸;3、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片;4、三角形若干个;5、一个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1、二张长方形纸、二张正方形纸;2、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片;3、三角形若干个;4、一个圆形纸片;5、12根小棒。 (2、3、4学具盒中有,课前剪下) 教学过程: 一、风车引入 1、看到风车,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对风车说些什么?(边说边演示) 2、引:这个风车是有一张神奇的纸做出来的,它就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1、请小朋友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高高举起,认识正方形的“边”——四条“边”。 2、沿着折痕(虚线:对角线)对折,发现正方形的两条边怎么样?(比一比,仔细观察,两条边的长短是怎样的?)再对折,
图形的拼组,标签: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http://www.67jx.com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第二册 第27页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摆、拼、剪、观察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风车一只;2、二张长方形纸、二张正方形纸;3、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片;4、三角形若干个;5、一个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
1、二张长方形纸、二张正方形纸;2、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片;3、三角形若干个;4、一个圆形纸片;5、12根小棒。 (2、3、4学具盒中有,课前剪下)
教学过程:
一、风车引入
1、看到风车,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对风车说些什么?(边说边演示)
2、引:这个风车是有一张神奇的纸做出来的,它就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1、请小朋友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高高举起,认识正方形的“边”——四条“边”。
2、沿着折痕(虚线:对角线)对折,发现正方形的两条边怎么样?(比一比,仔细观察,两条边的长短是怎样的?)再对折,又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
3、引: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同桌互说)
4、如果我们沿着四条折痕剪开很快就可以做成“风车”了。(体验:正方形是一张神奇的纸)
三、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
2、操作:上下对折,仔细观察:两边的长短怎么样?讲给同桌听,想象一下,如果左右对折,会发现什么?
3、引:上下两边叫对边,左右两边叫对边,对边一样长或对边相等。
四、图形的转化
1、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做成风车吗?四人小组内先商量一下,后交流。
2、方法:将长方形的纸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纸。长方形的一条短边与邻近的一条长边重合,把多余部分撕下,就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然后将正方形的纸制作成“风车)。
3、小结: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五、 开放性拼组活动
1、用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在桌上拼摆,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先独立练后指名投影器上展示。(对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加以强调)
2、拿出四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动手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独立拼,拼完后可以在教室内走动,看看别的小朋友拼出了什么?你们拼的有什么不一样?最后交流。
3、用12根小棒拼出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正方形。先独立拼后投影器上演示。用12根小棒拼摆图形时,若拼摆出长方形、正方形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拓展、融合。
⑴用几根小棒拼摆成一个长方形,仔细观察:上下边放几根?左右边放几根?(一方面对以前学的方位、位置等知识融合进去了,另一方面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得到了强化。)
⑵用几根小棒拼摆成一个正方形,仔细观察:每条边上各放了几根小棒。(强调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突出了边的特征认识的教学目标。)
4、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个拼成图形,先独立拼,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我用 个△拼成了 图形。
六、结束:
在相互的欣赏中下课。
课后反思:
留有遗憾 感受“美丽”
我有幸亲近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图形的拼组”,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了近距离接触……在课堂展开中安排了四个过程:
一、“风车”旋动引入新课:
一张“神奇”的正方形纸制成的“风车”,在风力的影响下会转动……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二、边的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