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生: 老师的绝对不好。 师: 还绝对不好? 说说为什么? 生: 你改的诗, 情绪根本就不对! “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 愿望终于实现了, 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 去。 师: 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 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 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吗?( 生分别读, 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 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 区别不明显) 师: 我的改句, 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 放在“终于”上。 师: 你读“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仍然十分高兴, 仍然愿意回去, 能重读一遍吗?( 生重读, 读得已经低缓) 师: 传达得不错。“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 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听老师示范一下, 大家跟读。( 师范读) 师: 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 十分矛盾, 是哪两个? 生: ( 沉思)“家”和“客”。 师: 对! 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生: 老师的绝对不好。
师: 还绝对不好? 说说为什么?
生: 你改的诗, 情绪根本就不对! “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 愿望终于实现了, 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
去。
师: 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 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 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吗?( 生分别读, 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 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 区别不明显)
师: 我的改句, 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 放在“终于”上。
师: 你读“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仍然十分高兴, 仍然愿意回去, 能重读一遍吗?( 生重读, 读得已经低缓)
师: 传达得不错。“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 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听老师示范一下, 大家跟读。( 师范读)
师: 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 十分矛盾, 是哪两个?
生: ( 沉思)“家”和“客”。
师: 对! 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生: 没有。
师:“家”和“客”本是对立的, 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这一对矛盾, 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师: 往下看, 仍然在这一节里, 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 学生埋头边读边找出“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 师启发学生得出正确认识)
师: 我再引申一下, 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 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 大家在其他地方还看到过吗? 比方, 在初中课本里, 有一首唐诗里面就有。
生:《卖炭翁》里面,“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师: 怎么矛盾?
生: 卖炭翁本来应该希望天暖和一些, 可是他为了把炭卖出去, 却希望天寒冷。
师: 再想想, 还能从电影、电视中找到这种矛盾的写法吗?
生: 电影中常有, 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 而下面的人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
生: 电视中, 殿堂里挂着“明镜高悬”的条幅, 下面审案的人, 却贪污受贿, 把案子判成冤案。
师: 非常精彩。诗人艾青非常善于运用强烈的矛盾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五十年代, 他到欧洲去访问, 见到一个黑人姑娘给白人家当保姆、哄孩子, 白人小孩在哭, 黑人保姆却在唱歌, 艾青就写了一首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有这样两句“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停地哭;一个多么可怜, 却在唱欢乐的歌”。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同学们, 跟着我把这一节朗读一遍。
师: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 板书: 死后凄凉)接着看这一句,“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忸怩”什么意思? 是不是“扭捏”的意思, 即“扭扭捏
www.67jx.com捏”的意思?( 一时, 学生感到困惑)
师: 遇到问题, 请马上查字典!
生: 我查到了,“忸怩”是“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师: 那么“扭捏”或者“扭扭捏捏呢”?这个词最常用,不要查字典, 就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扭捏”, 我理解有点“矫揉造作”的意思。
师: 艾青从一个破敝的穷家来到一个金碧辉煌的豪门, 应当是哪种情绪?
生: 显然是“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 不能是“矫揉造作”。
师: 接下来的一节中, 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有什么作用?
生: 大堰河以苦为乐。
生: 苦中作乐。
师: 我们从“含着笑”三字, 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 她生活沉重, 但是非常乐观。
生: 她对未来抱着希望, 抱着憧憬, 想象着艾青长大成人后, 会报答她。
生: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 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