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幸福教育的“高度”“宽度”和“厚度”» 正文

幸福教育的“高度”“宽度”和“厚度”

[05-05 12:21:56]   来源:http://www.67jx.com  学校管理   阅读:8632

概要: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指南。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学校教育应当以幸福教育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关注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幸福品质的提升和幸福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20**年10月31日,青山高中课题《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正式开题,全校性的幸福教育探索实践正式拉开帷幕。20**年9月,该课题被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升格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青山高中“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源自对当前教育行为和师生生存现状的理性反思。 学校给社会的承诺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老百姓满意”往往就是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这就制造和加剧了应试教育行为:学校与学校之间为了升学率不择手段,教师与教师之间为了平均分你争我夺。教育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累地工作着,每一个学生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累地学习着。尽管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逐年提升,但应试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却得不到有效提高。当前师生的生存现状堪忧:一方面教师职业幸福缺乏

幸福教育的“高度”“宽度”和“厚度”,标签: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http://www.67jx.com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指南。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学校教育应当以幸福教育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关注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幸福品质的提升和幸福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20**年10月31日,青山高中课题《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正式开题,全校性的幸福教育探索实践正式拉开帷幕。20**年9月,该课题被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升格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青山高中“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源自对当前教育行为和师生生存现状的理性反思。

学校给社会的承诺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老百姓满意”往往就是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这就制造和加剧了应试教育行为:学校与学校之间为了升学率不择手段,教师与教师之间为了平均分你争我夺。教育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累地工作着,每一个学生从来没有像现在那么累地学习着。尽管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逐年提升,但应试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却得不到有效提高。当前师生的生存现状堪忧:一方面教师职业幸福缺乏,教育理想流失;另一方面学生幸福感缺失,幸福观扭曲,首先不能领悟幸福,进而无力创造幸福,最终无缘享受幸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xx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盛行。这种片面的甚至扭曲的价值观,已经蔓延到教育领域。评价标准只看升学率,评价目的只重选拔功能,评价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

价值观的错位催生了错误的评价逻辑:好分数——好学生——好教师——好学校——好教育。这种扭曲的评价体系造成的压力通过社会、学校、家长,最终都压到师生身上,“压掉”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最终指向幸福。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正如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中所说“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教育来赋予。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离不开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幸福,才会懂得幸福不等于物欲的满足,更不等于享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在追求幸福的人生旅途,感受人生的意义。

人的问题是教育思考的根本问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合乎人性,引导人实现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而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等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忘却了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幸福。</p><p>只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幸福奠基,才能厘清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只有让教育过程回归人的发展,通过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求学的过程充满幸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改革的难题;只有通过教育提升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终极理想。

让幸福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形态的变化必然意味着知识观的变革。从绝对知识观向相对知识观、从精英知识观到大众知识观的变革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

知识并不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绝对反映,还包含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乐学”,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才是真正的追求教学效率。

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不得不正视对学生的幸福教育。如果我们眼里只盯着学校、班级的平均分、升学率,只盯着成绩簿上的一串串数字,而忽视了眼前一个个平凡却同样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果在我们眼里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成功,对眼前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的种种出色表现视而不见,那么学生怎么可能幸福?又谈什么顺应学生的天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我们必须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研究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成功,获得属于他自己的幸福。

幸福教育的“高度”、“宽度”和“厚度”

如何进行“幸福教育”?青山的回答是:“红烛随心照亮路 青山着意化为桥”。简言之,就是幸福教育要有“高度”、“宽度”和“厚度”。

[1] [2]  下一页


Tag: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教育教学 - 学校管理

更多《幸福教育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