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活动背景: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对朋友、亲人都缺少关爱。他(她)们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的。 这篇文章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妈妈变成了“杜鹃鸟”的故事。故事情节沿单线展开(妈妈如何爱孩子—妈妈生病了想喝水—没有孩子愿意去打水—妈妈变成杜鹃鸟飞走了)没有过多的细节枝蔓,通过一个神话故事,表现了一段凄凉的感情。 这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深子(女)之间的感情,并教育幼儿热爱、尊敬妈妈。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倾听和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概括作品主题。 2. 引导幼儿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懂得在享受被别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二)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定格妈妈躺在床上的画面,引出课题。 (1)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妈妈和她的四个孩子。呀,妈妈怎么啦? (幼儿自由讨论说在床上睡觉、生病了、累了、在休息) (2)师:妈妈呀是生病了,哪些原因会使妈妈生病
杜鹃鸟(社会),标签: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教案,http://www.67jx.com一、活动背景:现代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对朋友、亲人都缺少关爱。他(她)们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的。
这篇文章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妈妈变成了“杜鹃鸟”的故事。故事情节沿单线展开(妈妈如何爱孩子—妈妈生病了想喝水—没有孩子愿意去打水—妈妈变成杜鹃鸟飞走了)没有过多的细节枝蔓,通过一个神话故事,表现了一段凄凉的感情。
这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深子(女)之间的感情,并教育幼儿热爱、尊敬妈妈。
二、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 在观察、倾听和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概括作品主题。
2. 引导幼儿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懂得在享受被别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二)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定格妈妈躺在床上的画面,引出课题。
(1)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妈妈和她的四个孩子。呀,妈妈怎么啦?
(幼儿自由讨论说在床上睡觉、生病了、累了、在休息)
(2)师:妈妈呀是生病了,哪些原因会使妈妈生病呢?
幼A:我想可能是妈妈工作很忙,上班辛苦,所以生病了。
幼B:妈妈本来身体就不好,这几天一会热,一会冷,就病了。
幼C:大概是妈妈在家做家务太辛苦了。
幼D:妈妈生病是因为出门淋雨了。
幼E:也许是晚上睡觉没关窗户,着凉了。
(3)师: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幼A:生病了要打针、吃药,我给妈妈拿药。
幼B:要多喝水,我给妈妈倒水。
幼C:我陪妈妈到医院挂盐水。
幼D:我给妈妈送鲜花,她就高兴了。
幼E:妈妈喜欢听音乐,我给妈妈放点音乐,让她忘掉痛的地方。
幼F:给她讲笑话,让妈妈开心起来。
(评析:从孩子的回答来看,孩子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4)师:是呀,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最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了。我们来听听这个妈妈到底是怎么会生病的,她的孩子们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2. 欣赏故事前半段,理解妈妈伤心的原因。
(1)师:妈妈到底是怎么会生病的?
幼A:孩子们什么事都要妈妈做 师:是太辛苦了。
幼B:妈妈白天忙,晚上还要做事,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 师:是累病了。
幼C:孩子们太调皮了,妈妈是给他们吵得生病的。
幼D:妈妈为他们烧饭、洗衣服,还要做其他许多事情 师:说明妈妈对孩子们怎么样?(关心、爱护……)
(2)师:妈妈这么关心、爱护孩子,可是当妈妈生病需要喝水的时候,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幼:他们理也不理妈妈,只顾自己玩。
(3)师:老大说什么?老二、老三呢?小女儿又是怎么说的?
幼A:老大说:“不行,我没戴帽子,叫弟弟去吧。”
幼B:老二说:“我还没穿鞋子呢!”
幼C:老三说:“我的外衣找不到了!”
幼D:小女儿说:“我力气小,提不动。”
(4)师:你觉得这些是不是理由?为什么?
幼A:我觉得着不是理由,因为戴帽子和提水没关系的,不戴帽子也能提水的。
幼B:我认为穿鞋子和穿衣服都很快的,一穿好就可以出去了。
幼C:我想:力气小可以少提些,妈妈不是要喝很多,况且也可以多提几次的。
(5)师: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可孩子们却一点也不关心妈妈,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幼A:妈妈肯定气得肺都要炸了
幼B:妈妈会很难过的
幼C:妈妈会难过得哭了
幼D:孩子们对妈妈这么不好,妈妈会离开家,不要他们了。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的提问,可以看出幼儿对四个孩子的表现是不满意的,对下面导入“妈妈变成杜鹃鸟”这一环节做了铺垫。)
(6)师:孩子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伤心极了,变成了“杜鹃鸟”。下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杜鹃鸟》。
3. 完整欣赏故事,
(1)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