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市卫生局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 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的通知》(*党[20**]5号)的总体要求,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预防、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市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发展为主题,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原则。把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作为深化我市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卫生资源结构、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解决城乡卫生发展主要问题,满足我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缓解城乡群众“看病难”问题,增进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二、总体目标。到20**年,基本建立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市卫生局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市卫生局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
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的通知》(*党[20**]5号)的总体要求,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预防、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市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发展为主题,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原则。把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作为深化我市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卫生资源结构、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解决城乡卫生发展主要问题,满足我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缓解城乡群众“看病难”问题,增进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二、总体目标。到20**年,基本建立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卫生事业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有所缩小,为最终实现城乡卫生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统筹城乡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协调发展,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20**年,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增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50/10万以内,食品卫生质量抽检合格率8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6%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20**年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20**年覆盖率达到100%,标准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20**年,我市每千人口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达到3.2张和2.2人。20**年,使我市每千人口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达到4张和2.5人。
——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面,逐步建立合作医疗小病受惠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20**年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的同时,稳步提高个人筹资力度,达到农民人均收入的1%—2%,逐步缩小和城市基本医疗保障差距。
——城乡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深入开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20**年,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垃圾收集率90%,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三、主要任务。把城乡卫生事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优化城乡卫生资源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卫生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卫生服务优势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统筹发展
1、加快完善市、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继续加强对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20**年县(市)、区疾控中心按卫生部、国发委规定要求配置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装备,其中a类仪器达到95%,b类仪器达到80%;加快实施卫生监督重心下移工程,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到20**年底基本完成在中心集镇建立县级卫生监督分支机构,20**年100%全面完成;加强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组成的全市应急救治专家和人才储备库建设,积极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保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2、建立市、县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体系。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市、县两级经常性财政预算支出;进一步健全乡镇、村两级传染病疫情监控、报告和管理体系,明确乡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和领导职能。20**年,将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延伸至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0%行政村成立村委会分管主任为主任委员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设立专门(兼)公共卫生联络员,确保能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时,实施公共卫生专业培训工程,由市级别单位加大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专业人员的培训。20**年为各县(市)区培养业务骨干5-10名,农村公共卫生专业人员95%以上取得中专以上公共卫生专业学历,4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5%接受过省、市两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