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规章制度实行国土永用制度,开启全面小康建设» 正文

实行国土永用制度,开启全面小康建设

[10-10 22:34:29]   来源:http://www.67jx.com  规章制度   阅读:8277

概要:如何为进城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呢?简单地说,建县成市。在今天的生产技术高度下,只要存在足够的资金或信用流,建乡成市的过程本身,即以农村人口为主转向以城市居民为主的过程本身,会自动产生出“农转非”劳动大军的充足就业机会。(1)离乡进城的农民必然有衣食住行、科教文卫、服务管理等各种需求,这些需求自然会产生相适应的就业机会。如表一所示,根据我国90年代的经济结构,每新增100个城市劳动人口,需要至少50个人提供水、电、煤、气、邮、运输、贸易、餐饮、地产、科教、文卫、政府管理等各类服务。根据美国90年代的经济结构,则需要至少80人。那么,如果新增3亿城市劳动人口,则至少需要2亿就业人员来提供各类服务。(2)我国工业化的完成,可能需要将至少6亿农村人口、近3亿现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里安居乐业。如果现有的约40个大城市还能吸收1亿人口左右,此外尚需建成约300个平均人口为150-200万的城市。现在,很多县已经改制为“市”,但要真正地建成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扩建或建成这么多的城市,而且还要达成农业的现代化,包括材料、施工等在内的建筑就业人员,恐怕需要

实行国土永用制度,开启全面小康建设,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
  如何为进城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呢?简单地说,建县成市。
  在今天的生产技术高度下,只要存在足够的资金或信用流,建乡成市的过程本身,即以农村人口为主转向以城市居民为主的过程本身,会自动产生出“农转非”劳动大军的充足就业机会。
  (1)离乡进城的农民必然有衣食住行、科教文卫、服务管理等各种需求,这些需求自然会产生相适应的就业机会。如表一所示,根据我国90年代的经济结构,每新增100个城市劳动人口,需要至少50个人提供水、电、煤、气、邮、运输、贸易、餐饮、地产、科教、文卫、政府管理等各类服务。根据美国90年代的经济结构,则需要至少80人。那么,如果新增3亿城市劳动人口,则至少需要2亿就业人员来提供各类服务。
  (2)我国工业化的完成,可能需要将至少6亿农村人口、近3亿现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里安居乐业。如果现有的约40个大城市还能吸收1亿人口左右,此外尚需建成约300个平均人口为150-200万的城市。现在,很多县已经改制为“市”,但要真正地建成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扩建或建成这么多的城市,而且还要达成农业的现代化,包括材料、施工等在内的建筑就业人员,恐怕需要的劳动力不在5000万以下。
  (3)6亿多农民变成了市民,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品需求。即使按每100个城市劳动人口只需要20个劳动力制造产品,新增3亿城市劳动人口,也会产生6000万个制造行业的就业机会。
当然,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这些就业机会及其实现,尽管存在完全足够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但缺少了足够的资金,严格地说,缺少了足够的、健康的信用流,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推行国土永用制,因为国土永用制能够给“三农”、给我国的工业化带来足够的资金、足够的信用流。
  问题与对策之三:养农推工,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内需推动的工业化道路
  实行国土永用制的宗旨,在于让“三农”凭借土地永用权取得农业现代化、农民变市民的足够资金和信用,在于让政府在合理的限度内尽量地从各个方面支持农业,从而带动农村的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实行国土永用制,就意味着走一条“养农推工”的工业化道路。这就产生了两个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养农推工”的工业化道路?第二,“养农推工”这个策略能够使我国达成工业化吗?
  为什么要走“养农推工”的工业化道路?这是因为,除了“出口拉动”的战略,还必须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能达成我国的全面工业化和全面小康建设。
到目前为止,以农民向市民转化为特征的工业化,在几乎所有已经或比较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无一不是沿着“出口需求拉动”的战略道路来完成的。事实上,无论欧美日等先发达列强、还是台韩新港等新进,在各自工业化的当时,都存在一个持续地超过其出口生产能力的国际需求。但是,很遗憾地,不仅目前、而且恐怕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我国来说,不可能存在“持续超过我国出口能力的国际需求”。这,使得我国不能、至少不能完全依靠出口需求来拉动农业劳力转移。这一是因为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相当低,没有国际上独占鳌头的先进产品和产品群;二是因为人口为世界四分之一,劳动生产能力巨大无比,像台、韩、新、港等工业化时享有的持续地超过它们出口能力的国际需求,我国不仅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所以,出口需求拉动的战略,可以使首先开始工业化的列强工业化,可以使小经济体比较快速地追赶发达国家,但不能使我国全面工业化。
  如果不能完全地或主要地依靠外部的出口需求来拉动工业化,我们必须依赖内部的发展需求来推动工业化,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其实质内容,就是“养农推工”,即通过培养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内在需求来推动工业化。
那么,“养农”能否真正“推工”呢?具体地,补贴农产品价格、减免农业税费、对县镇投资“减税贴息”、让“三农“凭土地永用权获取大量信用和资金,诸如此类的“养农”措施,会使大量的社会资金、投资信贷和财政收入流向“三农”。那么,城市怎么办?市民的就业压力怎么缓解?这类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在一九五六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做了清楚的阐述,建国以来的经济实践也已经反复地做了回答。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我们对工业化和全面小康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它们少投点资、少点支持。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就要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它们多投点资、多点支持。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农业发展了、农村富有了、农民有钱了,会购买更多的工业品和劳务,由此会促进商品劳务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在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国度,农民的需求从根本上制约着整个的国民有效需求,从而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养”好了农,农民的商品劳务需求大幅度地上去了,国民的有效需求就大幅度地上去了,国民经济也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行政后勤 - 规章制度

更多《实行国土永用制度,开启全面小康建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