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修辞无处不在)备课资料» 正文

(修辞无处不在)备课资料

[11-13 00:35:38]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840

概要: 例⑧虽是新诗,但节拍非常严整(采用一色的“三/二/三”格,所以读起来好读,听起来中听。例⑨是快板词的前几句,由于节拍调配得好(特别典型的是,为了凑足三音节,特地在“听着”和“上手”之后分别加了个音节“啊”和“儿”),致使说唱起来很有节奏,富于音乐美。 三 精心协调平仄。平仄,指声调而言。由于语音的变化,古今声调不一。古代分平、上、去、入四声。在古诗词中,平声曰“平”,上声、去声、入声归“仄”。www.67jx.com元代以后,中古声调的四声逐渐演变为普通话的阴、阳、上、去,现代汉语里不再有入声字。因此,从普通话着眼,“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是不同的。 平仄在格律诗中要求得非常严格,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格律诗的平仄原则,一般是本句相间,对句相反。例如(“—”代表平,“|”代表仄): ①鸟宿池边树, | | ─ ─ |, 僧敲月下门。 ─ ─ | | —。 (贾岛《五律·题李凝幽居》)

(修辞无处不在)备课资料,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
    例⑧虽是新诗,但节拍非常严整(采用一色的“三/二/三”格,所以读起来好读,听起来中听。例⑨是快板词的前几句,由于节拍调配得好(特别典型的是,为了凑足三音节,特地在“听着”和“上手”之后分别加了个音节“啊”和“儿”),致使说唱起来很有节奏,富于音乐美。
    三
    精心协调平仄。平仄,指声调而言。由于语音的变化,古今声调不一。古代分平、上、去、入四声。在古诗词中,平声曰“平”,上声、去声、入声归“仄”。




www.67jx.com元代以后,中古声调的四声逐渐演变为普通话的阴、阳、上、去,现代汉语里不再有入声字。因此,从普通话着眼,“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是不同的。
    平仄在格律诗中要求得非常严格,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格律诗的平仄原则,一般是本句相间,对句相反。例如(“—”代表平,“|”代表仄):
    ①鸟宿池边树,  | | ─ ─ |,
    僧敲月下门。  ─ ─ | | —。
    (贾岛《五律·题李凝幽居》)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 ─ ─ | | ─ ─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 ─ ─ | | —。
    (鲁迅《七律·自嘲》)
    这两例,无论本句还是对句,由于平仄都协调得异常工整,读起来节奏鲜明,听起来和谐悦耳,音律美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易诵易记,便于流传。
    现代诗歌,虽然不大讲究句中音节的平仄,但也还是要求句末音节的平仄的。这主要有两种基本格式:一种是上仄下平,平仄交错;一种是同调相押,平仄相重。例如:
    ③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换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
    ④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例③每个诗行的最末音节的配合是“|—|—”,平仄交错,抑扬有致。例④最末一个音节都是平声(韵脚用了同一声调的同韵字──阴平、阳平通押),这就是“同调相押”,又名“一条龙”;全部平声,一韵到底,音律和谐悠扬。快书、快板、民歌、民谣、谜语、谚语等多采用这种形式。
    讲究平仄,对诗歌,特别是律诗固然重要,于散文也不可忽视。人民艺术家老舍说:“我们今天既用散文写戏,自然就容易忽略了这一端,只顾写话,而忘了注意声调之美。其实,即使写散文,平仄的排列也还该考究。‘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是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扬。四个字尚且如此,那么连说几句就更该好好安排一下子。‘张三去了,李四也去了,老王也去了,会开成了’,这样一顺边的句子大概不如‘张三、李四、老王都去参加,会开成了’,简单好听。前者有一顺边的四个‘了’,后者‘加’是平声,‘了’是仄声,扬抑有致。”
    老舍这段论述,不唯既通俗又形象地说明了协调平仄“注意声调”之美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而且还亲自作了示范,很值得体味和效法。的确,当我们于散文中读到诸如“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刘白羽《长江三峡》)这类如诗如歌的优美语句时,怎能不为作者的匠心独运,词语的“扬抑有致”而叹为观止呢?
    (节选自《声音修辞初论》,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5月)
    参考书目:
    1.中国修辞学会编《修辞与修辞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张志公着《修辞概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3.陈望道着《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骆小所、周芸着《修辞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王希杰着《修辞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石云孙着《词语的选择》,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徐炳昌着《篇章的修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宗廷虎着《修辞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更多《(修辞无处不在)备课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