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正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1-13 00:36:30]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756

概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通过细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重点片段、细节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传主的品格。 2、了解传主30岁前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片段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文章分散的片段如何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毛泽东。 2、结合课后练习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通过细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重点片段、细节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传主的品格。 
    2、了解传主30岁前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片段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文章分散的片段如何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毛泽东。 
    2、结合课后练习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在世界十大着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问:课文的题目引自哪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意思?(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 
    二、了解作者 
    《毛泽东自传》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生于I905年的美国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家里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斯诺后来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着名记者。 
    三、了解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 \\\'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四、研习课文 
    做P73“拓展与实践”。 
    示例: 
    1893年诞生 
    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 
    祖父毛恩普,一生贫苫,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治家谨严,善于经营,由贫农变为中农,后又成为富农。他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氏(文七妹),和善好施。胞弟毛泽民、毛泽覃。幼年大部分时间在外祖父家度过。 
    1902年九岁至1906年十三岁 
    春  从外祖父家回韶山,入私垫读书。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更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