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预设:(“树桩”可利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涨潮”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陆续和继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比较中理解;“静寂和热闹”也可以对比着来理解;“渐渐和缓缓”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的意思,在进行比较。“应接不暇”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精读课文时还要深入理解。)(备注: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三、整体感知,确定研究话题。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件出示)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不一样?(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见了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很多鸟。(3)试着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先自己试讲,然后指名说一说。)2、师: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心生感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
四年级上册第20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标签: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预设:(“树桩”可利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涨潮”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陆续和继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比较中理解;“静寂和热闹”也可以对比着来理解;“渐渐和缓缓”可以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面的意思,在进行比较。“应接不暇”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精读课文时还要深入理解。)
(备注:教师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整体感知,确定研究话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件出示)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不一样?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见了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很多鸟。
(3)试着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先自己试讲,然后指名说一说。)
2、师: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心生感慨,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1)交流: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导学生读出感慨的味道。
(2)师: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说我的眼睛骗了我?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带引号,后一个不带引号?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教师引领学生抓住核心的问题“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进行探讨。因为这一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一)读“树”
1、师:一株榕树就是一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下面请同学们找到描写榕树的段落,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这是怎样的一棵树?
2、交流读书后的初步印象。学生可能提到榕树很大、很茂盛、生机勃勃等等。
师:难怪作者会国发出感叹——(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再次默读课文1—9自然段,勾画出表现榕树特点的句子。
4、全班交流:
(1)榕树之大。
l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理解“逼近”体会榕树之大,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
l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一株”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指导朗读,突出“一株”,读出惊叹之情。
教师还可追问:为什么不可计数?教师可提示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并介绍“气生根”的特点。
教师讲解榕树占地面积达20亩,与学校面积进行比较。教师追问:比较之后你有什么感觉?难怪作者会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l 从远处看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理解“卧”,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导读出横跨水面的感觉。
l 从朋友何作者的交谈中,写出了榕树之大。
(2)表现榕树“茂盛”: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先让学生读,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谈体会,之后,讨论去掉“似乎”可以吗?进一步理解“颤动”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想象。最后,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再一次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二)读“鸟”
1、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带着遗憾离开了。第二天清晨,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教师播放“群鸟纷飞”的录像,并解说,即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