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春望)教案2» 正文

(春望)教案2

[11-13 00:32:29]   来源:http://www.67jx.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633

概要: 学生12: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里面去了,用珍贵的物品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是作者创造性想象的结果。 教师:是的。好一个“作者创造性想象”,除了我们上面的分析和阅读,这“创造性想象”还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提醒同学们从诗歌的文字上去找和落实。 学生沉思。 学生13:我觉得“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的“妆”也不能少。因为在古代梳妆打扮是女人们的事情,而裁剪这工作也是妇女做的事情,叫“女红”。因为诗歌第一句说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如同“碧玉”,才有后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来补充说明打扮柳树用的东西和样子。没有前一句做铺垫,后一句就会显得非常突兀和不协调。 教师:这位同学通过诗歌的语言发现了作者的真正意图,体验独特,是经过了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思考。那么,请问“女红”一词你是如何知道的。 学生13:好象《红楼梦》里看到过。 教师:全部读完了吗? 学生13:已经读过2遍。 教师:了不起。其他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几本书。读时不能光看故事情节,要多想一想作者怎么写的,注意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情

(春望)教案2,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
    学生12: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里面去了,用珍贵的物品来寄托诗人的情感。是作者创造性想象的结果。
    教师:是的。好一个“作者创造性想象”,除了我们上面的分析和阅读,这“创造性想象”还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提醒同学们从诗歌的文字上去找和落实。
    学生沉思。
    学生13:我觉得“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的“妆”也不能少。因为在古代梳妆打扮是女人们的事情,而裁剪这工作也是妇女做的事情,叫“女红”。因为诗歌第一句说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如同“碧玉”,才有后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来补充说明打扮柳树用的东西和样子。没有前一句做铺垫,后一句就会显得非常突兀和不协调。
    教师:这位同学通过诗歌的语言发现了作者的真正意图,体验独特,是经过了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思考。那么,请问“女红”一词你是如何知道的。
    学生13:好象《红楼梦》里看到过。
    教师:全部读完了吗?
    学生13:已经读过2遍。
    教师:了不起。其他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几本书。读时不能光看故事情节,要多想一想作者怎么写的,注意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因为任何文学艺术,都是由文字串联起来的。作品优秀,首先是文字的功劳和魅力所在,是作家在用词谴句上的独具的艺术匠心和作者内心情感的对象化,而且只有运用汉字的汉语才有,这在别种语言里是找不到。就《咏柳》这首诗歌而言,是诗人贺知章对汉语无畏的探索和天才的发现,是诗人对大自然美的发现和惊叹。
    这首诗歌因语言的和谐统一的运用,成就了诗歌的整体深层的和谐。到这里我们对诗歌文本的“还原”成功。还原就是从文本的字词入手,深层次解读文本,使阅读真正做到自主阅读和美读,从而最终学会阅读。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的阅读方法,再来欣赏杜甫的《春望》。会背诵了吗?
    师生齐背《春望》毕。
    教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先从哪里切入。
    学生14:我们先要确定哪句写得最精彩。
    教师:那么就请你来确定,好不好?
    学生14:我觉得好象应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教师:为什么?
    学生14:诗人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拟人的手法巧妙而深沉的表达了出来,我们就没法做到。
    教师:别自责,不要说是你,老师我也没法作到。好在我们是来学习的,相信你能学会的。
    学生15:我不同意上面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应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眼看好象似纯客观的描述,其实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有形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来。
    学生16:我认为这首诗歌中最要紧的一句是“烽火连三月”,因为本诗描写的所有结果都起因于这里。试想,如果没有“连”了“三月”的“烽火”,家书绝对值不了“万金”,也不可能出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极度伤感。
    学生15:我想补充一句,“三月”应该是个虚数,“烽火”不是真的刚好“连”了“三月”,而是说战争已经持续了好长时间了。
    教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得太好了。看来至少我们有两位同学已经进过了“洗脑”,把小学老师教的那些语文知识洗去,开始接受新生事物了。现在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13:我觉得从一个“连”和一个“抵”字可以发现,“连”写出了战争持续的时间之长,“抵”道出了诗人对因战争灾难而离散亲人深深的牵挂。
    学生17:是的,我认为只有“烽火连三月”才能使前四句得以成立,如果没有“连”,就不会因“国破山河在”而使国都因春天的到来而草木旺盛茂密。一个“在”透出山河依旧,都城不堪目睹的几多无奈与伤感,这都是因为“烽火”“连”了三个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果,“烽火连三月”是因。春天百花盛开,鸣禽齐唱,问题是这一切都发生本来繁荣热闹,但现在草茂树盛的国都中,怎不令人伤感,当然,如果这样直白,也就不是诗人了。诗人把感情迁移,以至于把花朵上的水珠也当成了泪珠,而且多到非滴而“溅”的程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更多《(春望)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