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11-13 00:32:35]   来源:http://www.67jx.com  七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556

概要: (4)、朗读毛泽东《论持久战》名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六、自我反思:出示“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吗? 七、让我们在郁钧剑的歌曲《家和万事兴》中再次体会“人和”对家庭、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查找有关“人和”思想的名言警句(上网指导) (3)、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
    (4)、朗读毛泽东《论持久战》名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六、自我反思:出示“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达到了吗?
    七、让我们在郁钧剑的歌曲《家和万事兴》中再次体会“人和”对家庭、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查找有关“人和”思想的名言警句(上网指导)
    (3)、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牺牲玉帛(            )       神弗福(                      )
    肉食者鄙(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委而去之(            )       故君子有不战(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必以分人(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小大之狱(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在“齐师伐我,公将战”时,曹刿为什么要见鲁庄公?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原因是什么?
    5、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附:答案:
    1.牛、羊、猪等祭品;保佑、赐福;目光短浅;兵器、武器;离开;所以。
    2.把(拿);凭借、依靠;的;它(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这样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呵。
    4.肉……谋;以天下……畔(或“得道……助)(多助……之)
    5.取信于民(人和

精品源自英语科


上一页  [1] [2] [3] 


Tag: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更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