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完善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和全程关注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各项机制、科学管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以创新为手段,搭建德育工作新平台。突出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二、基本思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理解师德内涵,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三、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认识。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
2017年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标签:小学政教处工作计划,中学政教处工作计划,http://www.67jx.com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完善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和全程关注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德育载体,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各项机制、科学管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以培训为重点,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以创新为手段,搭建德育工作新平台。突出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
二、基本思路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理解师德内涵,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三、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认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3、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探索和建立全员德育的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德育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2、全面构建全员德育网络,努力创设并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德育工作大环境,切实增强全体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以校长室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全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德育工作体系。学校领导、教师、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重点抓好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职责的明确和落实,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组织学习德育相关文件和学校德育各项制度职责,引导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积极参与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
(二)重视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
1、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深入学习班主任、中小学教师工作职责及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形成“敬业、爱生、善导、创新”的教风,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德育队伍。
2、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借助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这一平台,加强德育岗位培训和班主任培训,以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努力提高管理班级的科学水平。
(1)思想引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学习有关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理论。领会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角色定位和面临的挑战等。
(2)技能指导、分析个案、研讨交流。组织班主任进行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培训,并对一些突发事件、有典型性、有价值的问题研究、讨论或抛出一个案例,开展“头脑风暴”,当场“剖析”,以提高班主任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鼓励班主任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撰写德育案例、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评比。
3、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德育的学科渗透。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4、抓好德育主阵地
(1)利用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