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www.67jx.com 评析:科学课的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写,做好单元整体备课有助于对教材的全局把握,并能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本范例提供了一个单元备课“备什么”和“怎么备”的问题。首先是通读单元,了解主题、结构、课时,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明确每一节课的主要活动内容。第二,把教材活动转化为教学活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观察描述食盐、沙子分别在水中的变化”、“观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过滤实验”、“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想像白糖在水中的变化”、“整理活动”。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活动:1、观察、描述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2、观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过滤水中的食盐、沙子和面粉。4、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并过滤
市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备课常规(试行),标签: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http://www.67jx.comwww.67jx.com 评析: 科学课的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写,做好单元整体备课有助于对教材的全局把握,并能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本范例提供了一个单元备课“备什么”和“怎么备”的问题。首先是通读单元,了解主题、结构、课时,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明确每一节课的主要活动内容。第二,把教材活动转化为教学活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观察描述食盐、沙子分别在水中的变化”、“观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过滤实验”、“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想像白糖在水中的变化”、“整理活动”。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活动:1、观察、描述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2、观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过滤水中的食盐、沙子和面粉。4、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并过滤高锰酸钾。5、整理、表达与交流。第三是初步明确每一个节课发展学生什么概念和方法、技能等,理清前后对学生认知方面的联系;第四,统筹准备所需的材料,分配好课时。科学课的很多材料的准备,课与课之间有相互联系的,比如,本单元第二课“怎样加快溶解”最后的食盐饱和溶液就是为下一节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做准备的。因此,统筹准备教材很重要。其实教师如把备课精力重点花在单元备课上,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个单元备课的一半。只有以联系的、整体的视角去看待备课,才能事半功倍。 基于科学农村教师的工作特点,建议单元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组内成员对单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分工备课,达到资源共享。 范例2、课时教学计划 例1:《用水测量时间》(观察实验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流的时间基本相等,古人就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意识到推断与预测要根据已有的经验与认识。 【教学重点】 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推断与预测 【材料准备】 课件(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量杯二个、适量的水、滴管、手表或者时钟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 1、课件播放一段大自然中各种流水的现象录像。提问: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古人,用水来测量时间(板书)。 二、 滴漏实验 实验一: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简介器材,明确实验要求 每组铁架台上都有一个漏杯,底部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孔。量杯中有125毫升水,100毫升备用水,一支滴管,一个量筒。(用多于100毫升的水,是为了避免水的表面张力而带来的水流不完的现象)。 2、师生讨论实验操作要求:先用手指按住小孔,把125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教师统一喊口令开始计时,等量筒里的水积聚100毫升水时,记下时间。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数据,反思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装置积聚10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同时在交流中反思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合作情况。 实验二:积聚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组织学生推测:同样是125毫升的水,当量筒积聚10毫升水时,要用多少时间呢?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小组讨论推测,并将估计的时间在黑板上表格中填好后交流: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www.67jx.com3、实验验证,记录实验后的数据。 4、观察分析数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水位高的时候,会流得快一些,所花的时间也会少一些。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确实很棒,分工合作得非常好。如果再来一次难度更大的挑战,敢接受吗? 实验三:积聚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用同样方法积聚50毫升水时,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次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前两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2、学生推测后交流。(期望学生明白,水的流速刚开始很快,后来就会慢下来,那积聚50毫升水的时间就会多于5倍的10毫升时间,但又会少于二分之一的100毫升时间。) 3、实验验证,测得数据后上台把数据写在黑板上。 4、观察,分析实验数据。 5、小结:原来水位的高低确实造成了这种先快后慢的现象,像我们今天这样的装置能用来测量时间吗?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保持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使水面保持同样的高度。) 三、解释水钟的计时原理,课后延伸 1、出示古代的水钟图,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学生观察,说自己的想法。 3、演示介绍教师做的水钟。 4、课后,大家搜集一些可以做水钟的材料,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做一个水钟,到时你们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