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规章制度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正文

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10-10 22:28:17]   来源:http://www.67jx.com  规章制度   阅读:8487

概要: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20**年秋季我国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学校将全面使用新一轮改革教材,然而现在的农村学校条件还极不成熟,尤其是西部边远贫困的农村学校,但面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迫切需求,我们又不得不强行推行。就此,针对农村思想落后、观念守旧、设备资源缺乏、教师职业技术低下、现行管理评价滞后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其瓶颈,笔者试图根据以下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切磋。一、革新教育思想,突破传统束缚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容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学校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的心理需求的提高,落实均等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早期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未来教育思想就成了当今教育的主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是迫于压力,二是希望通过读书摆脱农村劳动,因而他们认可的是学到了多少,并不是学会了多少。他

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

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20**年秋季我国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学校将全面使用新一轮改革教材,然而现在的农村学校条件还极不成熟,尤其是西部边远贫困的农村学校,但面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迫切需求,我们又不得不强行推行。就此,针对农村思想落后、观念守旧、设备资源缺乏、教师职业技术低下、现行管理评价滞后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其瓶颈,笔者试图根据以下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切磋。
  
  一、革新教育思想,突破传统束缚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容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学校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的心理需求的提高,落实均等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早期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未来教育思想就成了当今教育的主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是迫于压力,二是希望通过读书摆脱农村劳动,因而他们认可的是学到了多少,并不是学会了多少。他们认为只要升学了就是铁饭碗。对此,我们的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必须转变教育思想。首先是摈弃传统守旧堕落的思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制度、以及相关办法,要实行强行学习,硬性推进,要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课改的精神和课改的必要。第二,要接纳新思想,对新课程的思想精髓的理解要全面透彻,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终身学习”思想等等。第三,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建立均等思想,就全国而言,2/3的学生是农村孩子,在西部农村学生还远远超过了80%,因而这一块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因此,不管是投资,增制设施设备,还是师资配备和培训都应该优先考虑,要让这80%的农村学生也向城区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建立服务思想,教育要有服务意识,要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学生个体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农村教育要为“三农”服务。行政领导、教师、学校要改变精英教育思想。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神坛上走下来,要当好学生的服务兵,要认识到教书是为学生服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建立人本思想,人本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旋律,它要理解人、尊重人、研究人,重视人的生命、需求、发展,农村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就难,要变为教育行为就更难。因而要进行及时规划,要通过讲座辅导,办班培训,实场演练,认证考核等形式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让其真正掌握和运用新课程思想。
  
  二、改变教育观念,力求久远发展
  
  农村教育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长期封建文化的影响等等,导致我们很多农村学校以及教师无长远规划,无短期计划,长期盲目行事。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育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上至行政长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转变教育观念。第一是建立持久观念。教育有着自身的本质特征,它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它需要持续长久投入精力和实践,尤其是基础差的农村教育就更是如此,它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能有急功近利。第二是建立发展观念。要建立可发展观念,农村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有的资源环境,按新课程理念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的规定,农村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方向、途径和目标,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建立要发展观念,农村教育在我国应该是重头戏,不仅面积大,人口多,而且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发展如果滞后,将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实现小康的进程。建立会发展观念。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基础教育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为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了经费和政策的保障。其次是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送孩子读书就大多家庭来说不再存在经济问题。第三是校本位的确立已成趋势。重庆、江苏、安徽等地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较成功的经验。实施校本管理的学校,学校不再是千校一面万人一腔,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保障。这样农村学校的个性才能得以保障,学校的特性才能得以张扬。第四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新课程中的校本课程的确立,就是为了保障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使农村教育真正服务于农村,从而让教育真正为当地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就既保障了教育顺应社会需求,有保障了教育符合当地实际。总之,农村教育要从长计议,要彻底改革,要持之以恒,才能保障教育的持续久远的发展。另外,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除规划要科学合理以外,规划一旦定下来就要持续、持久的执行下去,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一遇困难就半途而废。如果朝令夕改,半途而废,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还有极大可能贻误我们的一代。我们知道教育有“99—1=0”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也要重视教育的持续性和持久性。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行政后勤 - 规章制度

更多《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