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正文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11-13 00:36:32]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523

概要: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学习理解本课抓住传主一生重要事件进行评述的写作方式。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4、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教学用具:电教平台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述以下内容;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标签: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学习理解本课抓住传主一生重要事件进行评述的写作方式。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4、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教学用具:电教平台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述以下内容;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浓重的英雄氛围。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题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语:
    师生观看关于盲人歌手杨光事迹的短片。(3分钟)
    杨光,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一位盲人男孩。他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像记忆,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在他想用音乐闯出一条路的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三位亲人——爷爷、奶奶和爸爸,现在,他只能和6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可以说生活对杨光是不公平的,但他没有被打倒。多年来他一直用音乐诠释自己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他成功了,他是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并上了2008年的春晚节目。 
    一个残疾人,面对困难却能激流勇进,终于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由此我们想到同样也是个残疾人,同样也是用音乐来诠释自己生命的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认识又有哪些呢?(生:伟大音乐家,聋人)。这就是我们对他仅有的认识,但他是怎样走到这个位置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疑问共同走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人物传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走进贝多芬的世界。
    投影课题:《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讲解文体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人物传记文阅读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中的一种文学样式,考试题型往往如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例如:
    2007年(海南宁夏卷)   《叶圣陶在四川》
    16、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18、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  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更多《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