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教师胜任力评价(teacher competence evaluation)。 评估教师所需要的素质或胜任力,即教师知道些什么,通常是用纸笔测验和访谈的形式进行,通常在教师进入教育岗位之前进行,其结果常常作为教师资格证书或执照授予的依据评估。典型的测验主要是测量两类知识:内容知识和专业知识。 2.教师绩效评价(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通常是在工作中通过课堂观察,由领导、同事和学生等作出主观性评定。教师的绩效评价是多维的测量,通常是一个评定量表,由评估者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出评定结果。教师绩效评估的内容效度取决于其项目是否与教师胜任力测验一致,以及其是否与教师绩效相一致。其预测效度取决于它与教师有效性测量的相关。 3.教师有效性评价(teach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是对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也就是评价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在重要的教
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标签: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标准,http://www.67jx.com1.教师胜任力评价(teacher competence evaluation)。 评估教师所需要的素质或胜任力,即教师知道些什么,通常是用纸笔测验和访谈的形式进行,通常在教师进入教育岗位之前进行,其结果常常作为教师资格证书或执照授予的依据评估。典型的测验主要是测量两类知识:内容知识和专业知识。
2.教师绩效评价(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对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教师的工作行为进行评定,以了解教师工作的质量。通常是在工作中通过课堂观察,由领导、同事和学生等作出主观性评定。教师的绩效评价是多维的测量,通常是一个评定量表,由评估者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出评定结果。教师绩效评估的内容效度取决于其项目是否与教师胜任力测验一致,以及其是否与教师绩效相一致。其预测效度取决于它与教师有效性测量的相关。
3.教师有效性评价(teach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是对教师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也就是评价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在重要的教育目标上进步的情况,通常是通过同一测量工具的前测与后测之间的差异,同时考虑学校、班级的原有情况,通过回归方程来预测学生应该取得的进步,并将之与学生实际取得的进步进行比较来得到,也可以用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效果的看法。多数的教师有效性评价需要用标准化测验工具来收集信息,而不同班级由于不能使用相同的工具,其结果往往不能相互比较。此外,由于标准化测验本身在测量范围上的局限,许多重要的教育目标的发展情况也不能完全依赖它来采集。因此,教师有效性的评价常常难以实现。
这三种类型的评价在功能上是有着明确的区分的,它们应分别用在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胜任力评价用于职前教育及培训,以监控教师职前教育及培训的进程与效果;教师绩效评价和教师有效性评价用于教师职后和在职期,以评价教师工作的质量作为教师留用、奖惩及提职的依据。但他们相互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绩效评价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效标,而教师有效性评价又是教师绩效评价的效标。也就是说教师有效性评价是教师研究的终极效标,而教师绩效评价则是中间效标。在人事心理学中,效标是一种可直接或间接测量的绩效样本(行为及其结果),它体现了组织中相关预测源(Predictor )或人事决策的价值。在实际研究中,终极效标往往很难得到,所以研究往往采取中间效标作为人事研究的效标测量。
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开始于60年代。在文革期间停滞下来,文革后得以恢复。在1977—1984年主要是以高考升学率高低为标准,评选优秀教师,评价对象多是中小学民办教师。1984年5月, 我国正式加入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组织,此后, 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教师评价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5月, 全国第一次教育督导工作会议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教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这段时间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育评价的专业性期刊开始发行,并成立了一些教育评价的专业组织。此外,《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的相继颁布与实施也为教师评价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中,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起初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后来又较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现在又开始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方法上,也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但总的说来,我国教师评价还很少关注教师绩效本身的内涵及其结构,对评价信度及效度的研究也很不够。
四、现有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教师的评价一直是以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的,其评价的内容更加关注教师教学的实际结果。而在教学有效性评价中,又常常混杂着不同类型的评价。从已有的教师评估工具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研究者们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没有进行严格区分,从而造成了不同类型及功能的教师评价的混用,并使教师有效性研究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在以往的教师研究中,研究者对三种类型的教师评价没有作出严格的区分,常常把他们搅在一起并冠以教师评价或教师有效性评价的名称来使用,其内容既有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也有对教师绩效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有效性的评价,对教师胜任力和教师绩效的评价通常采取主观评定的方式,由领导、同事及学生进行评定,而对教师有效性的评价则直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指标。以这种结构混乱的工具为效标所进行的教师有效性研究因而也难以得出明确一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