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Marsh和Dunkin(1992)认为, 教师有效性评价的维度通常来自于三种研究:(1)对实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或多特质多方法分析;(2)对教学有效的内容和评估的目的进行逻辑分析,并借以对以前研究的回顾和从学生与教师那里得到的反馈来得出;(3)有关教与学的理论。前两种方法最常用。以美国为例,在对大学教师的研究中,有两个较为著名的研究(Marsh, H. W., & Dunkin, M.J., 1992; Feldman, K. A., 1989),分别采用了前两种方法,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学生评估教师有效性的维度(如表所示)。 表:教师有效性的维度 Feldman,K.A.,1976 Marsh(1987) 对兴趣的激励 教师的热情 热情 教师的热情 本学科知识更新 知识的广度 智慧的广度 知识的广度 教学的准备与组织 组织与清晰性 清晰性和可理解性 组
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标签: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标准,http://www.67jx.comMarsh和Dunkin(1992)认为, 教师有效性评价的维度通常来自于三种研究:(1)对实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或多特质多方法分析;(2)对教学有效的内容和评估的目的进行逻辑分析,并借以对以前研究的回顾和从学生与教师那里得到的反馈来得出;(3)有关教与学的理论。前两种方法最常用。以美国为例,在对大学教师的研究中,有两个较为著名的研究(Marsh, H. W., & Dunkin, M.J., 1992; Feldman, K. A., 1989),分别采用了前两种方法,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学生评估教师有效性的维度(如表所示)。
表:教师有效性的维度
Feldman,K.A.,1976 Marsh(1987)
对兴趣的激励 教师的热情
热情 教师的热情
本学科知识更新 知识的广度
智慧的广度 知识的广度
教学的准备与组织 组织与清晰性
清晰性和可理解性 组织与清晰性
口才的雄辩技能 无
对课的进程的敏感性 无
目标的明确性 组织与清晰性
课程材料的价值 作业与阅读
辅助材料 作业与阅读
感知到的结果或影响 学习与价值
公平,无偏 检查与评分
课堂管理 无
对学生的反馈 检查与评分
课堂讨论 小组互动
对智力的挑战性 学习与价值
对学生的尊重 师生关系
有用和有帮助 师生关系
难度与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与难度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Marsh 的SEEQ (students'evaluation ofeducation quality,简称SEEQ)的维度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它的有些维度中包含了Feldman的SET(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er, 简称 SET)中的几个维度。这两个工具都积累了大量的信度和效度资料。但从这两个工具的结构来看,同样是将三种类型的教师评价混在了一起,其项目构成中,既有教师的胜任力,也有教师的行为,同时还包含了教学有效性。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应在教师进入职业岗位之间进行,当教师教学时,我们所要得到的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帮助的信息是教师的行为,我们要知道的是他们的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采用有效的绩效评价,所谓有效,是指教师绩效评价与教师有效性评价应有高相关。
2.以往的教师绩效评价,内容不统一,结构不明确。作为教师聘任制基础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教师绩效评价。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为也是复杂的。研究者均认为教师绩效的评估是多维度测量(Marsh, & Dunkin, 1992; Feldman, 1989),但到底评价应包含哪些行为内容, 而行为应该具体还是概括?具体到什么程度?概括到什么程度?研究者对此却很少进行研究。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内容应以系统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参考已有教师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反映教师行为的本质。教师的行为应是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因为,教学及师生互动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发生联系并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的知识、经验、能力、职业理想以及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获得,以及其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3.以往的教师绩效评价缺乏坚实的理论根据。多数评价工具均是采用归纳法,从已有的教师有效性研究中抽取一些被认为对教学效果有影响的教师特征及教师课堂行为,把它们罗列在一起,这些因素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其中哪些因素更为重要,研究者不得而知,而评价最终往往以获得合成分数为目的。人事心理学中对绩效本身的结构已有大量的理论探讨,对教师绩效的评价应以此为指导,建构教师绩效的结构。
总之,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应加强对教师的绩效结构的探讨,在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时,应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评价进行严格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职务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
[收稿日期]2001—01—03
【参考文献】
[1]Good, T., & Brophy, J. (1994). Looking in classroom(6[th]ed). HarperCollins Press.
[2]林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