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规章制度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 正文

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

[10-10 22:28:17]   来源:http://www.67jx.com  规章制度   阅读:8130

概要:[13] [美]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70页。 [14] 这方面的文献可参阅李路路、王奋宇:《当代中国现代化经常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秋季卷;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刘建军:《单位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 [美]c.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16]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第174页。 [17] 同上,第40-41页。 [18] 例如,像亨廷顿这样著名的西方学者,其“文明冲突论”在中国深为学人所诟病,然而他却是明确反对把现代化和西方化等量齐观的。见亨廷顿:《发展的目标》,载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

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

[13] [美]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70页。 

[14] 这方面的文献可参阅李路路、王奋宇:《当代中国现代化经常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秋季卷;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刘建军:《单位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 [美]c.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16]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第174页。 

[17] 同上,第40-41页。 

[18] 例如,像亨廷顿这样著名的西方学者,其“文明冲突论”在中国深为学人所诟病,然而他却是明确反对把现代化和西方化等量齐观的。见亨廷顿:《发展的目标》,载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354-356页;《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58-72页。 

[19] 杨豫先生认为布莱克提出现代化的重点不在于回应外界(发达西方国家)的挑战刺激,而在于处理自身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即重视研究传统性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现代性要求的适应,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清除了“西方中心论”在现代化理论中的统治地位(见杨豫为《比较现代化》写的“译者前言”)。但这恐怕不够。要彻底清除“西方中心论”,看来得采取弗兰克那样的釜底抽薪之法。弗兰克认为,“西方中心论”是基于西方一时的领先优势和结构优势而把世界其他地区说成是围绕着西方组建起来的,因此,要证伪它,必须证明(1)西方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兴起的,或者说,西方的兴起不是来自它自身的特殊性;(2)西方很长时间,至少在18世纪以前不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先进,毋宁说,它是1400年以来即存在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弗兰克从白银的流向来考察历史,结论是,从来就没有什么西方中心,如果硬说有的话,倒确实存在过一个亚洲中心,其代表是中国和印度。见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20] 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载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457页。 

[21] 见王沪宁:《革命后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复旦学报》,1987年第4期;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87页。 

[22] 许纪霖:《从范式的确立转向范例的论证》,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5页。 

[23] 见燕继荣:《市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双边进程”》,《东方论坛》,1997年第2期 

[24] 见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康晓光:《权力的转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 见景跃进:《“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学术讨论会述要》,《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4卷。 

[26] 同上。 

[27] 见李景鹏:《走向现代化中的国家与社会》,《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 

[28] 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93页。 

[29] 参阅邓正来:《国家与社会》,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87-290页。 

[30]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夏季卷。 

[31] 同上。 

[32] 同上。 

[33] 见杨瑞龙:《渐进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载吴敬琏等著:《渐进与激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75-76页。 

[34] 同上,第88页。 

[35] 参阅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第164-16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行政后勤 - 规章制度

更多《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相关文章